“徽州一大怪,長毛的豆腐是上等的好菜”,到過徽州的人一猜說的是毛豆腐。除了毛豆腐,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,還有一道重要經典的名菜,就是游客到黃山不可不吃的“臭鱖魚”。它是消費者心中的美食,在徽菜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,有徽菜金字招牌之稱。
8月27日是周日,陰天。秋風清揚帶來一絲涼意。筆者來到歙縣城郊的鄭村鎮向杲村,參觀了黃山徽儲食業有限公司,拜訪公司經理凌力鋒。四十出頭,長得精神,談吐儒雅謙和,這是他給筆者留下的第一印象。他是歙縣岔口鎮人,中學畢業后就到浙江省舟山市打拼,學技術學管理,長閱歷增才干。一有閑暇就上網關注家鄉的發展。某一天,一條黃山新聞聯播的消息,引起他極大的興趣,“黃山市臭鱖魚產業發展迅速,年產值超40億元”;詹藗鞒斜Wo已列入國家非遺項目,政府大力支持發展臭鱖魚產業,人到中年精力足,返鄉創業正當時。他毅然返鄉,投資3000多萬元,建成了占地面積達4畝的生產加工基地,解決了當地30多名村民就業,助力鄉村振興。去年10月開始生產。注冊“徽字坊臭鱖魚”商標,通過各項技術認證。今年上半年,已銷售加工成型的徽字坊臭鱖魚30余萬斤,產值達1000余萬元。產品除少數銷往本地餐館外,主要通過電商平臺“線上+線下”相結合的銷售模式,銷往長三角,讓更多的人不用出遠門就能品嘗到這道徽菜的美味。
穿戴好衣帽鞋套,凌總帶筆者實地參觀了生產線。加工生產臭鱖魚,需經過去鱗去鰓去肚、自動高壓氣泡清洗、腌制、發酵、包裝等多道工序。臭鱖魚產業如何提質增效?凌力鋒略加思索答道:“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,一是食材源頭品質要嚴格把控;二是生產加工嚴格按照國家食品生產安全的要求;三是零食品添加劑,保持魚的原汁原味。”
餐飲食材和電商平臺的聯合發力,促進了黃山市臭鱖魚向高端品牌發展。據該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到2028年黃山市臭鱖魚總產值要突破100億元。“傳承徽菜,做大做強臭鱖魚產業,任重道遠。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,我們有信心有能力,向年產值1.5億元目標邁進。”凌力鋒信心滿滿。(歙縣縣委宣傳部 汪政宣)